中文版

  • 绝境逢生:王楚钦惊艳的WTT总决赛夺冠

    热烈祝贺我们的 One True King 夺得福冈WTT总决赛冠军!🎉(是的,我知道已经过去两个月了。)经历了奥运后数月的低迷期,以及年中沙特大满贯后的六个月冠军荒,王楚钦终于王者归来。久违了。

    我和Jayden聊过很多关于王楚钦的低迷期。起初并没有意识到乒乓球比赛的赛程有多么残酷,仅仅以对游泳、田径等其他运动项目的理解,我们认为长达一年的低迷期都是常态。老实说,我原本预想他要到2025年中期才会回归,可能是在美国大满贯 US Smash 吧(当然,绝对没有私心,但我会去现场!😆 )可他比预期更早地回来了。跌倒了,奋战了,他反弹回来了。

    为什么说是“反弹(bounce)回来了”?

    过去四个月,王楚钦马不停蹄地征战各大赛事,在其间来回弹跳。但不仅仅是奔波,更关键的是,他的打法本就建立在节奏之上——高速反应、瞬间调整,就像乒乓球在球拍间来回弹跳。手感或许一时失准,但节奏始终未曾离去。

    乒乓球常被称为“光速象棋”,因为它不仅是技术的比拼,更是智慧的博弈,考验球员的临场判断和战术调整。去年十月,在亚锦赛上对面诡异的无缝球时,王楚钦已经展现了让我大为惊叹的适应能力。而这次在福冈,他更是将这种能力推向了全新高度。

    十六强战对阵弗朗西斯卡(Patrick Franziska):稳扎稳打胜于完美

    从第一场比赛开始就能看出,王楚钦的状态并不在最佳。步伐略显迟缓,正手接发球找不到感觉,整体击球的精准度不如平常。但即便如此,他依然找到了赢球的方法。十六强战对阵帕特里克·弗朗西斯卡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他们的第二局比赛有些混乱,双方都出现了些莫名其妙的失误,比分来回拉锯。但王楚钦始终保持主动,通过不同的发球尝试寻找突破口,直到他找到了发侧旋短球的手感。这一球成功打乱了弗朗西斯卡的节奏,把6-7的落后局面扳成7-7平。对手一时间陷入犹豫,在挑打、快搓和反拉之间犹豫不决。随后,比赛来到10-10、11-10的关键分,王楚钦在胶着的相持中展现出了耐心和杀手本能,最终拿下比赛。

    他的这场球并不完美,但战术上的坚定执行成为了决定胜负的关键。

    八强战对阵莫雷加德(Truls Moregard):发球抢攻策略

    闯过弗朗西斯卡这一关后,王楚钦迎来了备受期待的八强战,对手是特鲁尔斯·莫雷加德。这是两人在奥运会后的首次交手。王楚钦在第二局失利,被对手追至1-1,但随即调整了战术。他放弃了当天效果不佳的摆短,转向主动进攻,增加了反手拧拉和接发球长搓加转的变化,全面加强了前三板抢攻。

    在第三局里,王楚钦的发球成为关键武器——他发球八次,主要瞄准莫雷加德的中路和正手短球区,仅凭发球就直接拿下七分。其中,四分来自发球后的直接抢攻(从0-2到1-2,3-3到4-3,6-4到7-4,9-5到10-5);一分来自于在对手接发球后紧跟的快攻(1-2追成2-2);另外两分则来自莫雷加德的接发球失误(4-3到5-3,7-4到8-4)。尽管莫雷高德不断调整对策,但王楚钦的发球抢攻节奏紧凑,根本不给对手喘息的时间。而在莫雷加德的九次发球轮次中,以发不转的或侧上旋的正手短球为主,王楚钦凭接发球反击拿下了四分。

    赛后采访中,王楚钦淡然总结道:“这不是复仇……我只是专注于每一个球,全力以赴,努力找回之前比赛中的感觉。”

    Mission accomplished.

    (more…)
  • 被忽略的故事:王楚钦的奥运伤病

    最近,一份由中国奥运代表团资深队医分享的医学报告引发公众热议,报告中的“病患”正是王楚钦。这份报告公开了王楚钦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期间的一些不为人知的伤病情况,或许能帮助我们拼凑出他在单打比赛中爆冷出局的真正原因。

    这个神秘的伤病,并非突发,而是由高强度的训练长期积累导致,并已困扰他许久。久到足以在奥运前就做出准确诊断和治疗;久到国乒队内,无论是球员、教练,还是工作人员,都本应有所察觉,或者引起足够的重视。但直到今天,王楚钦奥运会单打失利引发的舆论风暴已过去了三个月,才第一次有人公开谈论这件事。

    庆幸的是,我们终于窥见了部分真相;但遗憾的是,这可能只是冰山一角。王楚钦可能还经历了更艰难的,未曾曝光的挣扎,我们至今仍无从得知。

    关于这段被疯传的影像

    这份病例研究由中国国家队资深队医、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医院运动医学科主任张乐伟医生,于2024年11月2日在第二届中国国际脊骨神经医学与脊柱健康峰会(上海)上公开分享。

    (既然该报告已在医学会议上公开分享,我们合理推测其发布是经过许可的。)

    张乐伟医生是巴黎奥运会中国代表团的随队医生,经他透露,在巴黎奥运高强度的乒乓球赛程中,王楚钦和教练组并未上报任何严重伤病,唯一提及的只是手臂三头肌长期紧绷的情况。在赢得混双金牌并在单打爆冷出局后,王楚钦终于,很偶然地,在男团赛前得到了张医生的检查。诊断结果让人吃惊——这并非普通的肌肉问题,而是因颈椎神经问题引发的三头肌痉挛。巧合的是,这与张继科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遭受的伤病惊人相似。张乐伟医生正是张继科当时的主治医生,而王楚钦的教练肖战,也正是张继科当时的主管教练。

    当传统的针灸和物理治疗都未能奏效时,张医生采用了针对性的颈椎神经调节治疗,使王楚钦的状态在短时间内改善了80%,从而顺利站上团体赛赛场,助中国队再夺一枚冠军奖牌。这再次印证了一个事实:在正确的时间接受正确的治疗,能改变一切。

    这不仅仅是一桩关于王楚钦的伤情诊断,更是对在奥运会这样的世界大赛上,顶尖运动员伤病的精准诊断与及时治疗重要性的警示。

    随着这份病例报告的曝光,一段王楚钦此前被忽视的伤病线索也被重新挖出——它来自中国中央电视台在2024年8月发布的纪录片《盛放巴黎》中国国家乒乓球队:不止冠军1(推测拍摄于6月)。纪录片显示,王楚钦早在今年上半年就开始经历了长期且不明原因的身体疼痛,却始终未获得应有的医疗关注。相反,他的教练似乎只是将这种疼痛视为集训中正常的“身体反应”和必经的磨难”。

    在中国乒乓球队内部,包括王楚钦本人,几乎没有人对此公开谈论。这不禁让人想问:这背后是否还隐藏着更多我们未曾得知的细节?

    这段27秒的片段截取自原纪录片 《盛放巴黎》

    这些被重新挖掘出的细节,无可避免地引发了对国乒教练组和保障团队的失误的质疑。这种误诊和医疗疏忽是否直接导致王楚钦在巴奥赛场上的状态远不如赛前?如果能更早发现、诊断并介入治疗,结果是否会有所不同?我们至今仍没有答案。

    近日,关于王楚钦在奥运期间的伤病,更多的细节逐渐拼凑成形。

    在回顾2024年的特别采访中,王楚钦首次公开谈及自己在巴黎奥运期间的伤病以及背后的故事。👉 点击查看《乒乓世界》专访

    早在6月初成都封闭集训期间,王楚钦就开始忍受着剧烈的肩部疼痛,这严重影响了他的正手击球。无论是封闭针、各种强效止痛药,还是针灸、力量训练等常规治疗手段,都未能缓解。这场似乎无解的疼痛持续了数月,直至奥运会的赛场。

    而在奥运会混双艰难夺金后,王楚钦的身体与心理的双重压力达到极限,他的手臂负荷比他自己、甚至比任何人预想的都要严重。

    如今,当重温王楚钦在奥运期间的比赛(甚至奥运后的亚锦赛)时,我终于注意到了一些以前忽略的细节——他僵硬的动作、脸上不太对劲的表情——对向来自信满满的他来说,实在不太寻常。真相就藏在这些细节里:不仅是长期被冷处理的伤病,还有国家队对他的忽视。

    👉 如果你感兴趣,我在另一篇文章里深入讨论了这个话题,不过先提醒一下,内容有点长。

    我们无法确切得知王楚钦伤病的具体起因,但多年来的高强度训练必然是主要因素之一。所幸的是,在2025年2月的亚洲杯上,王楚钦捧起冠军奖杯,并首次正面回应了外界对他的健康情况的关切。他坦言,经过与教练的讨论,他目前正在尝试更合理的训练方式,减少单纯的高强度训练,并将重心放在战术、身心的适应与调整等方面。3

    这是个好消息!王楚钦的恢复令人鼓舞,值得我们持续关注!不过,希望未来我们看到的讨论,不再只是关于伤病,而是关于他如何突破自我,继续向前。

    (more…)